让生态之美“永不凋零”——东明县以非遗押花艺术推动林业资源高质量转化
发布时间:2025-11-10 11:30:18 人气:3012 来源:新闻资讯
如何让绚烂却易逝的生态之美永驻人间?在东明县林业局的押花工作室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给出了动人答案:一幅幅精美的押花作品,正将缤纷的落英与枝叶,转化为“永不凋零”的生态印记。日前,该工作室负责人介绍:“押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林业科研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将植物材料标准化保存,我们能够构建本地林木资源的实物档案,为物种研究、种质保护与生态教育提供支撑。”
押花艺术作为一项融合植物学、美学与材料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植物根、茎、叶、花、果为原料,经脱水、保色、压制等多道精细工序,制成可持续保存的平面花材,再通过创意拼贴,转化为艺术装饰画、文创产品及日用物品。该技艺不仅还原植物天然形态与肌理,更践行“零废弃”理念,将落英、枯叶、树皮等“生态余料”重新赋能,塑造出兼具观赏价值与生态意义的永恒艺术品。
近期,东明县林业局依托区域丰富林草资源,系统推进押花技艺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探索从“生态保护”到“资源增值”的转型路径,推动林业美学从自然景观走向可留存、可传播、可产业化的文化载体。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坐拥深厚的黄河文化积淀与规模化花卉种植基础。每年花季,绵延的花海为押花与干花制作提供了多样、优质的原料保障。在东明县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工作人员每日精选色泽饱满、形态完整的郁金香——单瓣与半重瓣用于压花,重瓣品种则更适用于脱水干花,实现“花尽其用”。
在押花制作环节,每一片花瓣都经手工精细整理,纳入专业压花设备,在控温、避光、通风环境中缓慢定型。成品不仅轮廓清晰、纹理分明,更将植物生命最灿烂的瞬间永久凝铸。而在牡丹、芍药类干花制作中,则优选半开状态的重瓣花朵,依托精准脱水工艺,在密闭环境中完成从鲜花到“永生花”的转变,最大限度保留其饱满花型与鲜艳色泽。
从艺术创作到科研应用,从产业链拓展到生态理念传播,押花技艺正在东明县形成多维度的发展路径。它不仅丰富了林产品体系,延伸了花卉产业价值,也构建起公众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结。
东明县林业局局长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攻关押花工艺中的花材收缩与色彩保真技术,推动实现“花形零变形、花色零衰减”的双零目标。该技术的突破,将极大提升产品的耐久度与艺术价值,为林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文化输出奠定基础。
以花为语,以美为媒。东明县借助押花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形态,让生态之美超越时空限制,融入现代生活。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东明正在资源活化、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道路上,踏出愈加坚定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