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非遗在产业脉搏中焕活重生
发布时间:2025-08-07 08:39:41 人气:3130 来源:新闻资讯
在齐鲁大地的鲁西南腹地,菏泽,这座被国色天香永恒点亮、被九曲黄河深情拥抱的城市,不仅孕育了冠绝天下的牡丹传奇,更珍藏着一座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当千年匠心邂逅时代浪潮,当古老智慧碰撞现代产业,菏泽的非遗不再是静卧典籍的古老符号,而是驱动“山东好品牌”破茧成蝶的澎湃动能。一朵花、一碗汤、一针线、一汉服,皆在非遗智慧的深度赋能下,跃升为响彻四方的区域品牌,共同谱写着非遗活态传承融入现代产业链条的壮丽华章。
当非遗邂逅产业,牡丹传奇绽放出璀璨芳华
菏泽市作为“中国牡丹之都”,拥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个牡丹品种。牡丹在菏泽,早已超越观赏价值,成为非遗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黄金纽带。从家喻户晓、口耳相传的牡丹传说,到匠人手中牡丹刻瓷的玲珑剔透、牡丹剪纸的灵动吉祥、牡丹面塑的惟妙惟肖,这些浸润着菏泽灵魂的非遗技艺,为牡丹产业注入了不可复制的文化基因。
非遗技艺的深度赋能,也让菏泽牡丹从单一观赏跃升至覆盖医药、日化、食品、文化等多维度、多链条的百亿级产业,其中,仅2024年,菏泽市牡丹产业总产值就突破了130亿元,带动就业超50万人,实现了由“一朵花”向“一条链”的华丽蝶变,书写出菏泽产业跃迁的“花样答卷”。
当非遗唤醒味蕾,单县羊肉汤熬煮金字招牌
单县羊肉汤,其熬制技艺已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它严格遵循古法:精选青山羊肉,配以秘制料包,经十二小时文火慢炖,方得汤色如乳、鲜香醇厚。一碗羊肉汤,百年薪火传,熬出了非遗的浓香与品牌的真金。这碗非遗美食早已超越地域小吃的范畴,成就了极具号召力的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单县羊肉汤品牌连锁店、直营店、加盟店在全国达1700余家,入选国家首届地标美食、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6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66亿元。
突飞猛进的成绩背后,是非遗美食与现代经济的生动融合。从菏泽街头的烟火小店到走向全国的品牌连锁,非遗技艺是品牌价值最坚实的味觉基石与文化背书,“中华第一汤”的美誉香飘四海,成为“山东好品牌”在美食领域闪亮的味觉地标。
当非遗碰撞科技,跨界融合激荡起时代新潮
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的“熊猫工厂”将憨态可掬的国宝玩偶推向世界,其成功的秘诀之一正是对非遗创新科技的深度汲取。其制作出的仿真熊猫玩偶,在学习借鉴非遗裘皮技艺的基础上,选用羊皮为原材料,采用新技术让熊猫的脚掌、鼻子、眼睛等更加逼真,填补了市场空白。
正是这种“非遗+科技”的碰撞,让仿真熊猫玩偶火爆出圈,目前企业已经拥有了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50多项版权登记。这种“非遗+”的跨界融合,不仅令产品拥有了震撼人心的细节生命力,更赋予传统技艺在当代语境下崭新的表达维度。非遗的生命力,在勇于破界的科技创新中奔涌不息。
当非遗扎根基层,希望的种子在乡野中萌发
地处菏泽东部的小城——巨野县,因“永不凋谢的牡丹花”——工笔牡丹画而出圈扬名。这座县城有画师1.1万人,且绝大多数是农民,他们“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画家”,这样的场景正是许多当地人现实生活的写照。
目前,巨野县拥有1个县级农民绘画培训基地,8个绘画专业镇,50个绘画专业村,65家基层画院,160余家书画培训机构,年培训职业画师3000余人次,构建起了完整的农民书画产业链。
巨野工笔牡丹画的传承与活化,成为驱动人才回归、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强力引擎,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而持久的非遗动能。
从百亿牡丹产业链的绚丽图景,到香飘四海的单县羊肉汤金字招牌;从“熊猫工厂”借非遗裘皮技艺点燃的科技火花,到万民执笔绘就的乡村振兴锦绣画卷——菏泽的非遗实践证明了,传统技艺并非尘封的过往,而是驱动“山东好品牌”生生不息、链动未来的核心引擎与价值灵魂。
当非遗的“金丝银线”深深嵌入现代产业的血脉,它所编织的不仅是菏泽大地的富庶与繁荣,更是“山东好品牌”闪耀于时代潮头的文化自信与品质丰碑,这源于古老智慧、成于创新融合的“非遗动能”,必将持续为齐鲁品牌的星河版图注入历久弥新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