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北京研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国粹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画篆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全国第一批非遗双创人才——路清

发布时间:2025-07-21 14:02:09 人气:3322 来源:新闻资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淌千年的血脉根魂。它不仅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基因库。当历史叩响新时代的大门,我们既需以虔敬之心守护技艺原真性,更要以创新之志激活其当代生命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成为非遗传承的时代命题。  

而今,一群躬身实践的传承者正将命题化为行动:他们以双手为舟楫,载着古老技艺穿越时代洪流;以创新为星火,点燃非遗基因的当代觉醒。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传统与未来的握手,更见证着文明根脉如何在当下绽放新枝。

ea10c9d96be7c5bb03eca7a5560ed30.png

文字之道的探索者:路清教授的汉字世界

一手连接古老造字的智慧,一手紧扣当代生活的脉搏,这位学者让沉睡千年的汉字焕发新生。

 “汉字是一切文明文化之根,没有汉字就没有一切经典、文明和文化。”路清教授坐在堆满古籍的书房中,手指轻抚过泛黄的书页,眼神坚定而炽热。

这位文字学专家的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我们不尊重汉字就是不尊重经典、不尊重文明和文化。”

2019年9月,当人民日报“袭古创今”栏目播出人物专访纪录片《路清——赋予文字独特的理解和魅力》时,观众们首次通过镜头深入这位学者毕生钻研的汉字世界。纪录片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如今的路清,依然每天沉浸在对汉字魂魄的探索中,用他的话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天机,都是古人留给子孙后代的警示与智慧。

学术之道,四有之境

任何门类的艺术都是艰苦卓绝历练之后的迸发,都是“器”“道”并重的结晶。路清集诗人、理论家、文字学者于一身,尤其精通文字学,对中国文字有独特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

他的演讲总能引人入胜,被誉为“四有”学者:讲解文字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娓娓道来,语惊四座。

学术会议上,路清思维清晰,逻辑性强,举事实,做论证,收放自如、有的放矢。他语言丰富、学识渊博,纵论古今、阔谈世界,游刃有余、妙语连珠;他的演讲生动入微,极富感染力。

这些鲜明特质都基于他对文字独到的理解,也源于数十年如一日的深入研究。文字学这门学科,路清有着天生的才情与后天的探索精神。

解字之法,古今之桥

路清研究汉字的最大特色,是能在繁杂而古老的文字中捕捉有效的艺术胎息,独辟蹊径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以“讯”字为文本,进行延伸,拓展到“迅”、“汛”等字的过渡,提出了文学研究与语言学之间互相贯通的重要性。

他追溯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渊源,实现字意的现实张力,探讨出富有哲理的论述,从而与生活进行连接。

路清围绕着“言”、“母”等字,分别从文字的基础、关联、视野广度和思维深度等方面就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乐做了精彩分析。

他的解读既严谨而富有科学精神,又开阔而富有学术视野,对文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路清看来,汉字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跳出文章文化的圈子,寻求古老造字时的原始文化,接上文化源头连上文脉。”他形象地比喻:“文化一旦失去它本身脉络,就好比一个人没有脉搏。”

字里人生,哲学之思

路清通过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和辩证,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价值体系。他依靠多年对文字的理解,运用字的演变论述自己理论体系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把和谐社会、积极进取等正能量的词汇汇聚成一种乐观向上的价值观。

他以哲学的思辨演绎永恒命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使听众在聚精会神中依稀寻求到一种精神风标。他的理论体系具有行为主体广而告之的作用,又有行为客体推广和管理的作用,是一种袒露自己价值观从而引起他人共鸣的价值体系。

路清的文字学价值观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苦心孤诣地探索精神与坚忍不拔之志两者的高度融合。他喜欢对文字的深入研究,甚至到酷爱程度,废寝忘食、夜不能寐,只为一字一意的心领神会。

在不断构建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他也曾迷茫过、焦虑过、痛苦过、徘徊过,但从未放弃,精神馈赠他力量,实践使他在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强。

字魂解析,智慧之光

路清对单个汉字的解析充满智慧光芒。在解读“声”字时,他指出该字由“士”、“眉”字头、“殳”和“耳”六部分组成,其中“士字代表德行标准”,提醒说话内容要与道德相吻合。

及“物”字,路清解析道:“‘物’字由‘牛’和‘勿’组成。牛代表勤劳忠诚,‘勿’则警示我们——不是通过勤劳得来的物不能要,不是用忠诚换来的物切勿要。”

他对“威”字的解读更显深刻:“威字由‘戍’、‘戌’和‘女’组成。女代表大地母德,失去母德,人就失去了魂魄,这是危险的!威音通危,也通畏,提醒我们对人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

路清对“德”字的解析尤为精妙:“‘德’字由‘彳’、‘十’、‘目’、‘一’和‘心’组成。十目看着一心就是有德。德音通得,有德才能得,无德亦无得。”

文化传承,未来之望

路清认为,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觉悟提高,汉字应有新的灿烂辉煌。他呼吁:“汉字是文化文明的源头,应该有一专门《汉字研究院》为汉字的脉络护航。”

尊重汉字,应该从生活之中、语言的交流之中、一切的行为动作之中,和我们心里的思想思维等体现出来。汉字是无时无处不在,衣食住行等都有汉字介入。

路清对汉字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汉字也有几千年了,社会和人类应该对汉字有新和深入的了解。应该让汉字有新的灿烂辉煌。”

在路清眼中,汉字的广度、高度、智慧、能量和灵魂不是文章和经典所能相比的。汉字是一切文明文化之根,包括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上。

他看来,汉字是文化文明的源头,需要专门机构为汉字文脉护航。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路清依然每天埋首古籍,在甲骨文的刻痕与小篆的曲线间寻找答案。

每当有人问起研究汉字的终极意义,他总会指向“德”字的解析:“十目看着一心就是有德。当所有人都能看到你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时,这就是德。”窗外,一缕晨光掠过书房,照在那些墨迹斑斑的字稿上,仿佛千年文字正苏醒低语。

“自(zì)”字是“自”字系列的字根字,“自”字是由一撇和“目”字组成的。“自”字造意分有形和無形两种。有形的“自”字,一撇是代表手指,“目”字代表手握四指成拳,十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这事就是我干的”等等。所以“自”音通“字”,自有名字。

“自”音通“志”和“智”,因为我们是人,是人就有思有想。人最可贵之处就是通过修行可以入道。除了人,其他动物很难做到,所以千万不要辜负这次做人的机会。“自”字的灵魂在“自”字的音上。“志”是志向,“智”是知道以后的改变“智”,智是改变以前愚蠢的生活,从今天开始有智慧的生活,最终走完人生有“志向”的终结目标。

“自”字的一撇代表天降,意思是我是从天上而来,我们生下小婴儿都说是天使,是的,我们也是从婴儿过来的,所以我们是从天上而来,我们就是上天派到这个世界的使者,所以才称之为天使。“自”字告诉了我们,我们知道了我们是从哪里来,来干什么的。“目”是五官的代表。五官是修行和与大自然沟通的重要工具。

“道(dào)”字是“自”字、“䒑”草字头、“首”字和“走”字底的组合。我们来问一个问题,“䒑”草字头在“道”字里面代表何意?我们今天是站在解字的角度上,不是从说文的基础上进行解字。我们是解字不说文。既然是解字,就要把字的组合进行拆开解释清楚。解字就像请朋友吃饭,吃饭是一个项目,吃饭里面包含着许多内容,比如:菜系的搭配,有碗筷、碟子,酒店的环境等等。解字就是要把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讲解,把字与字组合的意义表达出来。

“道”字的造字依据,是以“自”字作为基础进行展开,在“自”字上面加上(䒑)“草”字头,和“自”字下面加上“走”字底“道”字就形成了。小草在大自然中是最卑微的草卑植物,小草对大自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任何一个植物所不能像比美的。小草的生命是非常顽强的,又是生生不息的。小草还代表自然规律,冬季它走了,春天又回来了。“草”字是(艹)字头和“早”字的组合,“草”字的造意告诉我们,小草是最早报春的,当小草枯萎的时候,小草对大家说再见了,等到来年的春天我们再相见。生和息也是代表着阴阳,来去自如没有悲悯,小草非常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小草是真正没有自己,小草只是付出。小草还代表着多,多得不计其数。我们把小草悟透了,道也就出来了。

“自”在“道”字里面应该拆开成一撇和“目“。“草”、撇和“目”给我们顯示了天地万物三者合一的场景。一撇代表天,“目”代表大地上面的万物,“草”字头在这里代表大地。“道”字的“走”字代表变化和运行。“首”字在“道”字里面代表,“道”是引领万物,“道”是大自然的规律和灵魂。

“藏(cángzàng)”字是多音字,“藏”字是“草”字头、“爿(pán)”字、“臣”字和“戈”字组成的。“藏”字里面含有两大主人翁。一是臣一是戈,臣为文官,戈为武将。“爿”字是从“淵”字变化而来,“淵”字是指一棵整木,从中间将它破开,就成了两半,一边念着“爿”,另一边念着“片”。“爿”字,已经不是木的意思了,是指已经被加工过的某一种,或者器物等等。“爿”字要看和哪一类字的组合,就代表着哪一类。

“爿”对“臣”而言,“爿”字是指臣生活上使用的木制品(生活家具),其中包括皇帝等,因为臣对应的是皇帝。“爿”字告诉我们这不是一般普通人使用的家具,是指皇帝使用的家具。“爿”对“臣”,“戈”对“臣“就是指文官对武将。“藏”字的造字本意慢慢地浮出水面。下面再结合“藏”字的音,就更能说明这一个问题。

“藏”音通“脏”,“脏”是指动物体内脏器器官,文臣和武将都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心脏(脏器),重臣和良将都是国家最重要的宝藏,千軍易得,一将难求。良将能定国,忠臣可安邦。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社稷安也。“草”字头是指用草把他们遮盖好,保护好,这就是藏(cángzàng)字多音字和造“藏”字的真正意义,“藏”字的造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构的价值。

節、劫、接

“節”、“劫”和“接”是同音字,讲述了三种不同角度的位置驶向同一个方向,同一个表象。“節”是指有形的竹子,節与節的连接点,和“去力”無形的“劫”和“娶妾”行为的“接”等等。都是驶向同一个点。

“節(jiējié)”字是多音字,“節”字是“即”字和“竹”字头组成的。“即”字两头有“節”。“節”,在植物學上,是指茎上发枝叶的部位,在物体上,指两段之间的连接处,竹子最能代表節字的造字意思。所以“節”字的字形用“竹”字头作为明顯節的代表。

“節”音通“截”,“截”是截断成節,竹子是一節一節组合而成的,竹子中间的節是增加竹子强度和牢固。“節”就是指的这一个位置。“節”音通“接”,“接”是连接。需要一根長長的东西,就必须把两根比较短的东西,用两头连接起来,连接处就是一个疙瘩,这个疙瘩就是節。我们把竹子的節引申到生活中的節日,这个節不是过完了就没有了,而是在这个特定(節日)的时间里,有着特定的生活方式。等过了这个时间(節日)生活依旧。段与段之间有一个连接。

“節”和“劫”是同音字,“劫”是指用力过猛,把前面或者对方阻拦的东西(或者是人)给击(擊)穿,“力”冲破了阻拦物,穿越了阻挡物叫着“劫”。所以,“節”和“劫”是一对阴阳。

“接”字是提手旁和“妾”字组成的,“妾”是指妻子以后再娶的太太。因为,妻子生不出一儿半女,家族就要断了香火,所以,再娶一个太太来传宗接代。后来娶的太太也叫着小妾和姨太等。“接”是接着大太太生不了孩子,妾就顶上去。大太太和小妾之间产生了一结。所以,“接”字也是含有一个節,“節”字不能用“草”字头,草中间没有像竹子的竹節,也不能写成“节”。

“忠(zhōng)”字是“中”字和“心”字组成的,“中心”为“忠”。“中”字是“口”字和一竖组成的,“中”字的一竖不偏不倚,“口”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一竖就在四方的中央。“中”字的灵魂在一竖上。“中”字的字形和“申”字的字形是同一个字形。

当太阳在我们头顶的正上方时,插在地面上竖立的竹竿是没有影子的,当太阳的位置和一竖产生偏差时,竹竿就有影子。一竖是太阳和大地的直接连接。一竖在“中”字里嘛代表中间的这个位置,在“忠”字里面它代表通达。想要做一位通达之人,就必须學習“道文化”。學習分为数理和道理两种,也就是有形和無形两类。

“中”字的上端连接的是天是太阳,下端连接的是大地。一竖把太阳和大地紧紧连在一起。“中”字的一竖告诉我们,太阳和地球是不离不弃的,当太阳和地球分开时,这个世界也就结束了。所以“中”音通“终”。“忠“字告诉我们,认准一件事要像天地一样不离不弃。一旦心里没有中就是终结。这个世界绝对的忠是没有的,只有相对的忠,只是在一段时间里面的忠。原因是“我不值得让别人对我忠”,我也没有找到“我要对他人继续忠的理由”。圣人用好了“忠”,因为圣人的目光不在一个人身上,也不仅仅只限于当下,因为,圣人考虑的是一万年,甚至于几万年之后等等。这只是祖先对我们的一个忠告。我们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只要接近于忠,因为时代不同了,对漢字的要求也要变化而变化。“忠”字只是对一个修學漢字的人而言。心中要有“中”,这个“中”是指中道。“中”字在道家的阴阳鱼图形中,是指白鱼和黑鱼连接的位置。只有自己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