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批非遗双创人才——肖显盛
发布时间:2025-07-17 14:53:47 人气:3510 来源:新闻资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淌千年的血脉根魂。它不仅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基因库。当历史叩响新时代的大门,我们既需以虔敬之心守护技艺原真性,更要以创新之志激活其当代生命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成为非遗传承的时代命题。
而今,一群躬身实践的传承者正将命题化为行动:他们以双手为舟楫,载着古老技艺穿越时代洪流;以创新为星火,点燃非遗基因的当代觉醒。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传统与未来的握手,更见证着文明根脉如何在当下绽放新枝。
肖显盛:巴东县红鹰成品油有限公司董事长、爱心企业家、最美巴东人肖显盛带领团队,荣获当地党委政府授予的最美野三人、优秀民营企业、先进单位、爱心企业家等称号……并被推选为恩施州安全生产协会“理事单位”、恩施州石油成品油流通协会“副会长”。众多的头衔和荣誉,是一位下岗职工在23年的岁月里,无数次辛勤付出所铸就的荣耀勋章。
少年时期的肖显盛,怀着对知识的坚定信念,刻苦攻读,终于在1979年成功跨越“独木桥”,迈进了中专——恩施财校巴东分校的大门。1981年,中专毕业的他被分配至巴东县商业局下属食品公司杨柳池食品所,从事出纳统计工作,1984年12月调入到巴东县国营野三关贸易公司,历任会计、主管会计、办公室主任。每日面对繁杂的财务数据,这样的财务工作他坚守了十几年。从事会计工作,使他对数字极度敏感,单位效益的优劣,每月的会计报表清晰呈现。单位已步入困境,是继续混日子?还是果断辞职?看看单位的状况,想想自己的年龄,还能继续得过且过吗?想到这些,肖显盛的内心犹如燃起熊熊烈火,每个细胞都激情跃动。于是,他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下岗。2001年,肖显盛成为一名下岗职工。面对下岗后既无技术又缺资金的艰难处境,他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究竟从事何种行业?已经下岗了,却还未明确经营方向。为了维持生计,他先后在巴东县野三关镇开设小商铺,经营小百货、副食商品、代销柴油,并设立柴油加油点。2003年3月,肖显盛响应改革开放的伟大号召,为促进地方发展。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野三关镇青龙桥社区五组兴建柴油加油点,进行柴油零售。2006年6月升级为加油站,经营汽油、柴油。从此,他与石油结下深厚缘分。2012年、2017年、2022年,依照上级要求,先后对加油站存在的安全隐患、油气回收、双层罐改造等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标准化改造,使加油设备、罩棚及服务设施逐步得以改进和完善,面貌焕然一新,站内环境优美宜人;引进了人工智能收款设备和技术,优化了结算流程,让顾客加油迅速,结算便捷;时常对员工开展技能和素质培训,还多次组织员工外出参观学习,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使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令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车辆的进站率和顾客的回头率逐步攀升。
在加油站的经营管理上,他总是以身作则,事必躬亲。从早到晚,披星戴月,在加油站随时都能看到肖显盛忙碌的身影。“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作为一家“心系石油安全,致力于‘做最优质的成品油销售商’的企业。肖显盛始终坚信,产品的品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基石和生命源泉。一个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在时代的浪潮中发展,在文化的积累中前行。加油站创立初期,巴东县红鹰成品油有限公司一方面承受着经营的压力,另一方面积极探寻诚信发展的道路。在肖显盛看来,儒家文化中的“忠诚信实”不仅是经商的秘诀,更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应当讲诚信之言、办诚信之事、做诚信之人。“忠”,既要忠于国家,也要忠诚于工作单位,维护企业的利益;“诚”,要诚实做人,也要诚信做事;“信”,要给予他人信任,与相关方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实”,要办实事、求实效,扎实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肖显盛致力于公益事业不止,救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并出资10万余元用于野三关特殊教育学校边坡治理工程,而且还亲自现场勘查、丈量、设计,监督施工质量、催促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方案。他说:“要做就做一件流芳百世的大好事。”历经长达27天的努力,公路边坡治理及美化绿化工程圆满竣工。校园外从此筑起了一道“爱的长城”,装点着校园的美丽,守护着校园的安宁。
此后,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道德文明的新风就传播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