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批非遗双创人才——周卡宁
发布时间:2025-07-14 15:42:12 人气:3271 来源:新闻资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淌千年的血脉根魂。它不仅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基因库。当历史叩响新时代的大门,我们既需以虔敬之心守护技艺原真性,更要以创新之志激活其当代生命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成为非遗传承的时代命题。
而今,一群躬身实践的传承者正将命题化为行动:他们以双手为舟楫,载着古老技艺穿越时代洪流;以创新为星火,点燃非遗基因的当代觉醒。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传统与未来的握手,更见证着文明根脉如何在当下绽放新枝。
周卡宁,笔名寜可,广西人。毕业于安徽省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现供职于某银行桂林分行。喜欢文学,擅长散文写作,钟情于人物,感情、景致的描写。多年来,曾有数百篇诗词,散文等作品发表于省级报刊及杂志。专业论文以及高端的调研文章也多次在全国金融系统期刊发表并获奖。
社会兼职:《壮乡那坡》公众号总编,《中国桂林都市文学社》、《中国桂柳之春都市文学社》、《中国柳州都市诗社》顾问、《中国微信作家协会》会员,《桂林七星诗社》副社长、《中国诵读协会》会员等。
主要成果:
1999年12月作品《浅谈当前乡镇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一文,被中央出版社编入大型文献——《中国改革开放20年成果展丛书》;
2019年7月参加由CECU中国企业资本联盟、金融街电讯新媒体共同举办的《2019年首届“金融杯”诗词泰山论坛》比赛,作品《外婆的水烟筒》荣获“金融杯”影响力诗词排列榜第三名;
2019年8月参加由深圳龙盟诗社举办的“悠哉村诗歌平台殿堂文学精品评选榜”中,作品《以仁待人而不卑于人》荣获龙盟诗社最高当代文学奖季军;
2023年8月获邀参加由中国世界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北京炎黄文化研究院在北京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2023“文化自信”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颁奖活动。同时本人入选《文化自信年度风云人物》会刊封面人物;
2023年11月作品《以仁待人而不卑于人》经编委会审核通过,入编中央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型文献——《辉煌中国·新时代实干者》。
2024年7月获邀参加《第九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暨榜样力量·2024新闻人物年度盛典》,被授予《2024文学艺术新闻人物》荣誉。
外婆的水烟筒
周卡宁
有些过了很久很久的事,从没人提起过,却也会在偶尔间在记忆里头泛滥起来。曾经不留意的事情,再次忆起时,淡淡的如喝了一杯茉莉花茶,暖暖的溢满心窝。
今天,看到许院长镜头下的阿婆,光泽红润的脸庞,火灶边神闲气定的抽着几十年都没抽够的水烟筒。这一镜头是那么的熟悉,亲切,温暖,虽已很远又那么的亲近。镜头下阿婆让我想起了我可亲可爱的外婆,永远慈祥的笑脸一幕幕浮现,仿佛又听到她一声声的呼唤着我的乳名。
儿时,最喜欢看着外婆抽着水烟筒的样子,感觉从她嘴里吐烟雾是那样的神奇,咕咕的响,一吸一吐的瞬间,余燃的烟火被筒里的水挤出来,烟雾便从烟筒边和外婆的嘴里弥漫出来,那时候我觉得外婆是那样的厉害。好奇的我坐在外婆的身边,总是傻傻的看了又看,问也又问,可是外婆总是笑眯眯的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小孩不能抽烟的,然后又忙碌起来。后来我渐渐的发现,外婆总是在很累的情况下才坐下,随手便从门角边抽了起来,有时候还听到她说了一些听不懂的话,然后又再忙碌起来,每天是如此,也数不清多少次。
听母亲说,外婆很累的时候就会抽水烟筒,这是她片刻之间最好的休息方式。母亲还说外公过早离世,外婆勤俭持家,一个人把母亲4姐弟拉扯长大的。加上我们一家7口人以及二姨的6口人,一共18个人都在外婆家里吃喝拉撒睡,她每天总是那样毫无怨言的忙忙碌碌着。从那时候起,我懵懵懂懂似乎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外婆做点什么。后来我上了小学,每当放学回家时,第一个动作就是拿起门角边的水烟筒递给外婆,此时外婆总是笑容可掬的样子。
我上了四年级那一年,我们全家人和二姨一家都陆续搬到单位分配的房子去住。记得那一天搬家,外婆却不见了踪影,直到离开外婆家的那一刻,外婆才从邻居家里出来,此刻她已经哭得稀里哗啦像个孩子一样,抱着我们几个兄妹,嘴里念叨着说一定回来看外婆。我们几兄妹都抱团哭了起来……原来外婆舍不得我们走,更不会帮我们搬东西。听妈妈说,知道我们要搬家了外婆好几天吃睡不香,烟也抽很厉害,晚上一直咳嗽无法入睡。临走前,我清楚地记得外婆对妈妈说的那句话:我们几十年同睡一辅床,同吃一锅饭。现在要分家分锅了,妈舍不得你们走啊……
其实,父亲分配到的单位公房离外婆家不过4公里,可对外婆来说却像是骨肉分离一样难舍难分。从那以后,外婆每天都来看望我们,家里有好吃的也给我们留着一份。也许是习惯了外婆家的生活,每当放学我都先到外婆家玩一阵子才回家,喜欢看着外婆抽水烟筒的样子,喜欢看着外婆可掬的笑脸。晚上也常常在外婆家吃饭,作业没做完就倒在外婆床上睡着了。
记得初二年级的署假,我去百色参加中学生运动会比赛,特别给外婆买了一个更轻便耐用的铜烟筒供她专用。那天我匆匆赶到外婆家却不见了外婆的身影。听父亲说外婆病了,在县医院住院治疗,以后不能再抽烟了。听罢我急匆匆赶到医院才得知外婆患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外婆康复出院了。后来,外婆以坚强的毅力把40多年的烟瘾给戒掉了。从此,这烟永远与她隔绝,直到她98岁去世的那天,我给她买的水烟筒从未用过。
提起水烟筒,其实在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保持抽水烟筒的习惯。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咕噜咕噜,一边聊着田间地头的庄稼长势、左邻右舍的婚丧嫁娶,一边传递着水烟筒,你来几口,我来几口,不分彼此。让人心醉神迷同时,也包含了浓浓的和谐的乡情。
今天重提烟筒,打开了一个封存已久的记忆,也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外婆温暖的家,外婆音容笑貌浮现眼前,历历在目,是那样的亲切温暖。那是一段不可抹去的记忆,那是一部充满亲情爱意的旧电影,主人公便是我永生不能忘却的,可敬可亲的外婆。无论是岁月流走,还是斗转星移,她将伴随着我的记忆永存。
(写于2019年3月7日中国桂林)
以仁待人而不卑于人
周卡宁
序
5年前,一抔浅浅的黄土,让我们父子阴阳两隔。从此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翻看旧照片,穿着警服的父亲英俊而温厚。想起他对儿时的我谆谆教导,不免有些伤怀。自幼时起,父亲对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言传身教,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他最常教导我们的是:
为人需谦虚谨慎,清正廉洁,不做违心之事。
对人需诚心相待,宽以待人,不做损人之事。
感慨从中来,遂有此文。
余幼时多受家翁教导,
其曰:“为人者,自不卑不亢。”
惜吾尚年幼,不知其意。
今念及此,有如醍醐灌顶,有豁然开朗之势。
现借此处,欲辩其根本,聊以慰己。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人力所能为也。
吾既见此道,自有谦卑之态。
见绿水汤汤,则俯察其恣意之势。
见群山巍峨,则仰叹其造物之功。
人之于世,既见宇宙之大,万物之盛。
如蜉蝣于天地,砂砾于江河。
苏子有云: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其意甚妙矣!吾自愧之。
佛偈有云红尘者,皆世俗人所处之。
其纷繁扰心者甚,
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
我佛自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然吾甚愚,痴缠于人世,犹不可脱也。
故家翁所言不卑不亢者,
盖早知吾将困囿于俗世。
则所言:
君子有所为而有不为,
然立于天地之间,则不可失其心。
傲其之骨,而不傲其外。
以仁待人,而不卑于人。
如此,吾心下自愉。
得家翁所言之二三味矣。
跋: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
(写于2021年10月1日中国桂林)
百色,未曾想过以如此方式与你重逢
周卡宁
在年少时的蝉鸣季节里,我总在暑假背着运动包奔赴百色市。从小学到高中,每个暑假都代表学校参加学生运动会。那时候的生活总是从体育馆到住所的“两点一线”。白天在赛场上挥汗如雨,煤渣跑道的颗粒硌得鞋底发疼;晚上伏在招待所的木桌上,在领队的督促下写比赛日记,甚至还要为“绝不违规”写保证书。出征前的动员会上,县里领导反复叮嘱:“比赛要努力拼搏,精神文明也不能丢。”于是我们穿着印着号码的背心,蹲在食堂后厨帮阿姨洗碗,水珠顺着瓷碗边缘滴落,在水泥地上砸出小小的圆斑。如此一来,就算比赛拿不到好的名次和奖牌,最终亦换得一面“精神文明奖”的锦旗,在宿舍墙上挂成少年时代的勋章。
比赛间隙的自由时光,总被向阳街和中山路的热闹勾着走。突突的货车客车碾过尚未完全硬化的路面,扬起的灰尘里,冰棍车的铃响格外清脆。第一次见到流淌不息的右江河,河水在烈日下泛着粼粼波光,让来自小县城的我惊叹于“大河”的辽阔;第一次踏上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黑色路面在热浪中微微发软,鞋底仿佛要与大地粘在一起;道旁高大的扁桃树撑开浓荫,青绿色的果实缀满枝头,在风里轻轻摇晃;副食店里,玻璃罐中的咖啡方糖闪着诱人的光泽,我毫不犹豫地用零花钱买了一小袋,小心翼翼地揣在兜里,想着带回去送给同桌。那是我对“大城市”百色最初的认知,像方糖溶于温水般,甜丝丝地渗进记忆深处。
后来,我到别的城市工作,每次出差来百色,依旧是工作与住所的两点一线。或是住在系统单位的招待所,或是投宿向阳旅社,白天在会议室与文件打交道,晚上被同学朋友拉去聚餐,酒过三巡后昏头昏脑地回房,连中山路的路灯都只在醉眼朦胧中留下模糊的光晕。从媒体上看到百色的变化,总觉得那是属于别人的故事,而我始终是个匆匆过客,从未真正触摸过这座城市的脉搏。
命运的安排总带着意外的温柔。2025年清明回乡祭拜后,我因健康原因于4月12日住进了百色市人民医院。当我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的桥塔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清晰,忽然惊觉:原来时光早已悄然织就重逢的丝线,让我以这样特殊的方式,与心心念念的百色红城再相遇。
得知我住院后,同学、同事和朋友们纷纷赶来探望。曾经青春年少的我们,如今都已步入中年,却依然能像当年在田径场上互相打气那样,握着彼此的手,用最直接的关心驱散病痛的阴霾。他们带来的不仅是鲜花和水果,更是数十年前未曾褪色的情谊,在病房的暖光里,显得格外珍贵。那些隔着电话的叮咛、捧来的鲜花、手写的祝福卡片,像百色的木棉花一样,在料峭春寒里为我撑起一片温暖的天地。
治疗期间,我终于有机会真正感受百色的变迁。这座红城早已不是记忆中那个略带青涩的“大城市”,而是以惊人的速度生长、蜕变,展现出现代化都市的蓬勃气象。百东新区拔地而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政务中心、商业综合体、国家湿地公园错落有致,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高铁、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当年需要颠簸数小时的路程,如今在动车的飞驰中化作窗外快速后退的风景;产业升级日新月异,铝加工、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崛起,让“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活力;右江两岸的生态治理更是成效显著,曾经略显杂乱的滩涂,如今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滨江步道,园博园、半岛公园等生态景观,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这座城市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发展篇章。
入夜,我踱步到桥边。晚风裹着20℃的温润,将对岸百色饭店的霓虹揉碎在江面。桥塔上“东合大桥”四字鎏金闪烁,斜拉索在风中低吟,与记忆中三轮车的突突声重叠。园博园的红圆环若隐若现,“大美右江”的光影投影在江面流淌,将百色起义的历史与中山路的冰棍车、田径场的汗水,都融成了右江的波光。此刻凭栏,不再是当年那个对着灯火发呆的少年。桥上车流如织,桥下江雾漫涌,有人在放生鱼苗,有人在直播弹唱《映山红》。暮色里,青春里的自己与此刻的中年人在桥影中重叠——原来时光从未辜负这座城,它让红土地长出高楼,让旧街巷焕发光彩,却把少年的憧憬、岁月的沉淀,都酿成了右江不变的温柔。
夜渐深,我沿着桥底的楼梯返回。护栏上斑驳的刻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恰似此刻心境:数十载前,百色是我仰望的远方;数十载后,我以这样的方式与它重逢,却在病痛与时光的褶皱里,读懂了它藏在霓虹与江风中的深情——那些曾以为的“两点一线”,早已在岁月中织成网,将个人的轨迹与城市的变迁紧紧相连。所谓重逢,从来不是简单的相遇,而是当你带着时光的印记回望,发现这座城早已将你的青春、汗水与期待,都化作了它成长的注脚。就像右江的水,从前载着少年的惊叹流淌,如今托着中年人的脚步前行,而不变的,是它始终在红城的怀抱里,温柔地接纳每一个与它重逢的灵魂。
搁笔之际,主治医师告诉我明天可以出院回家休养了。暮色漫进病房时,我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灯火,忽然想起初到百色时的忐忑——那时连呼吸都带着疼痛,而此刻指尖已能真切触碰到春日的温度。在离开百色之前,我想说的是:感谢百色市医院医生和护士对我的用心治疗和悉心照顾,让我在短期内治愈,恢复健康;感谢我的家人、同事、同学和朋友们的关心与慰问,你们的温暖如同木棉花开,在我生命的里绽放出最动人的色彩。
当明天的阳光再次爬上窗台,我会带着这里的善意与勇气启程。我知道,有些告别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重逢,那些留在百色的温度,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与我温柔相认。而此刻,风过回廊,带来晚开的木棉花香,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愿所有的温柔与坚韧,都能在这片充满力量的土地上,继续生长。
写于2025年4月15日•广西百色
烟花绚烂映漓江
周卡宁
漓江之畔,烟火绚烂,山水与烟花共舞,绘就一幅人间仙境图。蛇年初一夜, 桂林以她独有的方式,绽放着新年的喜悦与希望。此情此景,如梦如幻,令人心 醉神迷,特以此文记之,愿岁月静好,美景长存。
——————题记
漓江之畔,烟火绚烂,山水与烟花共舞,绘就一幅人间仙境图。蛇年初一夜,桂林以她独有的方式,绽放着新年的喜悦与希望。此情此景,如梦如幻,令人心醉神迷,特以此文记之,愿岁月静好,美景长存。
烟雨漓江,那是一幅流动的诗意山水画卷,让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远扬。大自然以她最细腻的笔触,在这片土地上勾勒出一幅幅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景致。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悠悠流淌,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轻轻绕过群山,穿过田野,将这份宁静与美好带给每一个有幸目睹她的人。
如果说烟雨中的漓江,是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含蓄而内敛,那么当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时,漓江便换上了一身华丽的盛装,展现出另一番韵味。那山,那水,那雾,那光仿佛都是天地间最纯净的元素,它们静静地存在着,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
2025年1月29日即蛇年的大年初一之夜,桂林漓江两岸,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烟花盛宴。夜幕降临,漓江两岸的灯光逐渐亮起,与天空中的星辰交相辉映。早已闻讯而来的人们,如潮水般蜂拥而至,他们或站在岸边,或坐在船上,或倚在桥上,个个翘首以盼,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孩子们兴奋地跳跃着,大人们则聊着天,分享着新年的喜悦。
入夜,一声声巨响划破夜空,五彩斑斓的烟花在杉湖日夜双塔之间腾空而起,瞬间照亮了整个漓江上空。烟花的形状各异,有的如繁星点点,密布天际,闪烁着梦幻般的光芒;有的似流星划过,留下绚烂的尾迹,如同天际的彩虹般绚烂;还有的像巨大的花朵,在空中缓缓绽放,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宛如仙境中的奇花异草。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诗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眼前这绚烂的烟花盛景。
这些烟花不仅在空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更在水中留下了绝美的倒影。漓江的水面仿佛变成了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天空中的烟花美景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烟花的倒影在水中摇曳生姿,与江面的波光粼粼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水中的烟花,如同水中的精灵,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翩翩起舞,与空中的烟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天地间最美的画卷。
烟花绚烂映漓江,这一刻,漓江仿佛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生命。那原本静谧的山水,在烟花的映衬下,变得生动而热烈。漓江不再只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美景的完美结合。与烟雨朦胧中的漓江相比,此时的她更像是一位换上了华丽盛装的少女,既保留了原有的清纯与宁静,又增添了几分热情与奔放。
我站在漓江之畔,被这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我的心情如同那绽放的烟花一样,充满了激动和喜悦。我感受到了新年的喜悦和祥和,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烟花的璀璨和漓江的宁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新的一年,新的篇章,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望着那绚烂的烟花,我不禁回想起了过去的一年,那些经历如同这烟花一样,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我想,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画家,用独特的方式和色彩去描绘属于自己的画卷。这场烟花盛宴,也许就像是点缀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在生活的画卷上留下自己独特的色彩。
不知不觉,夜已深,烟花渐散,人潮也渐渐退去,但漓江的美梦却依然在心中绵长。山水相依,情意难尽;烟火人间,意意难忘。我徜徉于漓江之岸,心潮起伏,久久不愿离去。感慨之余,搁笔之际,特赋诗一首以表心中所感:
漓江烟火夜未央,璀璨繁花照四方。
星点流光映水面,月华如练洒江旁。
风拂柳岸人欢畅,波涌花影意绵长。
愿此美景常相伴,人间仙境共徜徉。
愿漓江烟火夜的美景,如诗所绘般永恒长存。
愿人间岁月皆为美好,如这烟花般绚烂多彩。
写于2025年春节初一深夜
大哥化蝶而归:二月二的深情眷恋
周卡宁
去年的冬至前夕,寒风悄无声息地溜过窗棂,带来一抹不易察觉的凄清。大哥骤然离世,我们的心如遭雷击,痛楚难当,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难以言说那份沉痛。
回想起兄长那温暖的笑容,那坚实的身影,仿佛他依然在我们身边,笑着对我们点头,一切如初,未曾改变。
兄长如父,大哥用他那宽厚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护我们周全。父母仙逝后,大哥更是以身作则,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他的勤劳、他的朴实,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永远的楷模。
大哥性格温和,如春日的阳光般温暖人心。他勤劳朴实,为家庭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他的离去,让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一片难以填补的空白,但他的遗爱和温暖,却如同涓涓细流,永远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至二月初二。按照家乡的习俗,我们家人要齐聚坟前,为大哥上坟燃香。缅怀兄长的恩德。我们轻轻地拂去墓碑上的尘土,摆上香烛、纸钱和大哥平时喜欢吃的食物,香烛点燃,烟雾袅袅升起,带着我们的哀思飘向远方。纸钱在火光中化作灰烬,仿佛是我们对大哥无尽的思念和缅怀。心中的默念和思恋,如同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在我们眼前浮现,让我们久久不愿离去。
祭祀仪式结束后,奇迹仿佛发生了。大哥仿佛感知到了我们的深情厚意,化身为一只蝴蝶,轻盈地飘舞在我们的身边。那舞姿如同他生前在舞台上的优美身姿,随风飘动,翩跹起舞。他跟随着我们的脚步,回到了曾经温暖的家。回到他一砖一瓦为我们筑起的家园,徘徊在生前的每一个角落,最后轻轻地停落在餐桌上,仿佛要与我们一起共享这顿晚餐。
那一刻,我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大哥啊,我们都知道你想我们了,知道你舍不得离开我们。你留恋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亲人,所以在天堂的你便化蝶而至,与你的亲人相聚。你是如此的爱家,爱我们;你是如此的热爱生活,热爱你的歌舞表演,热爱生你养你的故园。命运对你是如此的不公,刚刚享受退休生活,卸下工作的压力,拾起你一生挚爱的舞蹈,却让你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真是不该啊,不能啊,不公平啊!
望着那轻轻扇动着翅膀的蝴蝶,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大哥,虽然你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爱、你的温暖、你的笑容,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这份情谊,如同春风般温暖,如同阳光般灿烂,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愿你佑我家人安康顺遂,愿你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幸福安宁。思兄长远,情永未停。我们永远想你,怀念你。
写于2025年二月初二
桂林七星路:一抹枫红,情深缱绻
文/周卡宁
在桂林这座灵秀的山水之城,七星路,如同一条镶嵌在岁月长河中的红宝石项链,静静地躺在我的生活轨迹上。每天,我踏着晨露或披着星光,往返于这条路上,走过了20年的春夏秋冬。它不仅是通勤的必经之路,更是心灵的栖息地,那些树木花草,以四季为笔,绘出一幅幅流动的画卷,陪伴着我度过无数个日夜,风雨兼程。
然而,在这四季的更迭中,最让我心魂颠倒的,是那枫叶正红时的绝美。当冬日的轻寒悄然降临,七星路仿佛被施了魔法,那些枫香树一夜之间换上了火红的盛装,将整条路装点得如梦似幻,恍若仙境。那红,是烈焰般的炽热,却又带着一丝温柔的缱绻,像是夕阳下最后一抹余晖,又似少女羞涩的脸颊,美得让人心动,美得让人沉醉。
我漫步在这片红枫的海洋中,每一步都踏着诗意,每一眼都是画卷。枫叶的红,不仅仅是色彩的堆砌,它是岁月的沉淀,是风霜的雕琢,是生命的赞歌。它们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姿态,诉说着关于时间、关于变化、关于坚持的故事,每一片红叶,都是时间的信使,是自然的诗篇,是生命的礼赞。
我站在树下,轻轻触摸那火红的叶片,仿佛能感受到它们跳动的脉搏,听到它们低语的秘密。那一刻,我仿佛与这片枫林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与升华。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多年以前,那首曾经为七星路枫红而作的小诗:“七星路上火枫燃,霜叶红于二月天。莫道秋光无美景,桂林枫色胜春妍。”这诗,不仅是我对七星路枫红的赞美,更是我对生活之美的颂歌,对自然之奇的敬畏,对岁月深情的感慨。
七星路的枫红,对于我而言,是情感的寄托,是生活的色彩,是岁月的见证。它让我懂得,生命之美,不在于其长久,而在于其绚烂的瞬间;不在于其华丽的外表,而在于其真实的内心。在这片红枫的海洋中,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也找到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愿每一个走过七星路的人,都能在这片枫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感受到那份超越季节、超越时空的诗意与美好。因为在这里,每一片红叶,都承载着一份深情,每一阵风过,都诉说着一个关于桂林、关于七星路、关于枫红的浪漫传说,以及我与这条路20年不解的情缘,那份缱绻在心中的,对枫叶红无尽的眷恋与赞美。
写于2024年11月·中国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