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北京研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国粹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画篆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全国第一批非遗双创人才——徐福高

发布时间:2025-07-08 15:48:45 人气:3260 来源:新闻资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淌千年的血脉根魂。它不仅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基因库。当历史叩响新时代的大门,我们既需以虔敬之心守护技艺原真性,更要以创新之志激活其当代生命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成为非遗传承的时代命题。  

而今,一群躬身实践的传承者正将命题化为行动:他们以双手为舟楫,载着古老技艺穿越时代洪流;以创新为星火,点燃非遗基因的当代觉醒。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传统与未来的握手,更见证着文明根脉如何在当下绽放新枝

形象照.png

在浙江海宁,有这样一位武术大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武术的热爱,在武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徐福高。

徐福高出生于海宁硖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水乡的温润并未掩盖他骨子里对武术的炽热追求。14岁,本是青涩懵懂的年纪,徐福高却踏上了武术的征程,毅然拜入韩鹏飞门下。从此,他开启了与心意拳、硬气功、九节鞭、螳螂拳及散打相伴的日子。寒来暑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却从未浇灭他对武术的热情。

8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更让他在武术的道路上不断精进。从部队归来后,他深知武术的博大精深,为了追求更高的武学境界,又拜入著名武术家阮奉天门下,系统学习八极拳、查拳、刀枪剑术和擒拿格斗。在阮奉天的悉心指导下,徐福高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着武学知识,不断突破自我,将这些武术技艺融会贯通。

徐福高在武术赛场上的成就令人瞩目。从1980年开始,他活跃在嘉兴市级、省级武术比赛以及国际武术锦标赛等各类赛事中,成为赛场上的常胜将军。每一次登台,他都以精湛的技艺、矫健的身姿,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和评委的高度认可,屡次斩获桂冠。岁月从不败强者,即使到了61岁的高龄,他依然在武术的赛场上绽放光芒,其螳螂拳在浙江国际武术锦标赛上力压群雄,勇夺冠军。这不仅是他个人武术技艺的巅峰展示,更是对他多年来坚持习武、不断钻研的最好回报。

然而,徐福高的贡献远不止于个人的武术成就。从事武术教练30多年来,他桃李满天下,培养的学生达千人之多。他以耐心和爱心,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在武术的道路上茁壮成长。这些学生在嘉兴市级、省级武术比赛中大放异彩,共斩获金牌385块、银牌280块、铜牌105块。每一块奖牌背后,都凝聚着徐福高的心血,见证着他作为武术教育家的卓越成就。

作为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员,徐福高在武术赛事的评判工作中,始终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为武术赛事的顺利开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作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嘉兴市、海宁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刘百川少林罗汉灵令门第三代传人、国际锦标赛螳螂拳冠军、海宁市青少年武术队总教练、中国浙江传统武术教练,他积极参与武术行业的发展规划和组织建设,为推动武术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出谋划策。

徐福高不仅是一位武术家,更是一位武术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对武术的执着与热爱,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武术爱好者勇往直前。在他的影响下,海宁乃至更广区域的武术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武术的学习和传承中来。徐福高以其独特的武者风范,在海宁武术史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成为当之无愧的武术界楷模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