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影到动画,这才是国风传承
发布时间:2024-11-25 10:19:43 人气:3027 来源:新闻资讯
皮影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态,为动画制作带来了创意和灵感。皮影戏和动画技术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动画创作的表现手法,还能够拓宽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题材范围。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和应用皮影艺术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为中国的传统动画电影注入新的生命力,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核心精神。
法国 雷诺 活动视镜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尽管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它起源于汉代,但到了宋代,皮影戏已经进入了第一个兴盛阶段。在那个时代,皮影戏的种类繁多,行业发展水平也相当高,因此出现了各种行会组织。文人们在文章中也开始描述皮影戏的表演,如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所述都城汴梁过节时上演皮影戏的盛大场面。进入元代,皮影戏不仅被视为加强军队和活跃士兵文化生活的主要娱乐方式,同时也逐渐从城市的勾栏瓦肆转移到农村的山野田间,在“祈福禳灾”的同时也催生了唱影世家。中国皮影戏也随着元军征伐的足迹,被带到了各个国家,之后因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和传播性,在法国、英国和荷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雷诺设计的光学影像机
19世纪末的法国,艺术家埃米尔·雷诺借鉴了中国的皮影艺术,并利用光学理论创造了“活动视镜”。1888年,雷诺成功融合了“活动视镜”与幻灯技术,从而创造出被称为“光学影像机”的设备。它为动画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代表了动画播放系统的初步形态。1892年,他在巴黎的葛莱凡蜡像馆首次公开播放了被称为“光学影戏”的动画电影《可怜的比埃洛》。显然,雷诺巧妙地融合了“皮影艺术”与“光学原理”,从而创造出了动画,因此皮影戏可以被视为“动画艺术的先驱”。
动画电影 《天书奇谭》人物形象展示
皮影艺术意象化的造型源于戏曲脸谱,并遵循“生、旦、净、丑”这几种戏曲人物造型分类。以动画《天书奇谭》为例,其中的角色分别对应了戏剧中的不同行当。袁公是老生,蛋生是娃娃生,老狐狸精是老旦,县太爷是丑行,府尹大人是净行。角色组合的独特设计,不仅可以突出人物的善与恶,还能为电影带来更多的喜剧效果。这种意象化的造型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真实模仿,而是基于意象观念进行的创造,因此皮影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式。
动画电影 《天书奇谭》剧照
皮影艺术家追求的是一种意象化的造型理念,他们在创作时不受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真实比例的限制,而是根据自己脑海中对现实事物的印象,采用抽象、夸张的创作手法来表达他们心中的皮影形象。因此,皮影戏中的人物角色、动物和其他物体在造型设计上展现出了更为自由的风格。
动画电影 《天书奇谭》剧照
虽然皮影是一种平面造型的艺术形式,但在其制作过程中,人物造型运用了中国特有的散点透视手法,成功营造了空间和立体感。这种技法不受现实焦点透视的束缚,它融合了多种视角的造型手法,成功地复原了物体的外观,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全面展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并赋予其三维效果。
皮影戏的装饰风格深受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无论是人物角色、珍禽异兽,还是舞台的背景、将相府邸、军营的帐篷、各种亭台楼阁等,都采用了多角度和多视点的艺术手法,既有固定的形式,又展现了浓厚的装饰审美。在皮影形象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经常使用夸张和变形的技巧来描绘,例如通过夸张或缩小人物的五官、发型和服饰,或者对景物的形状和色彩进行适当的变形处理,使皮影更加生动有趣,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夸张和变形的处理方式,不仅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更能够使其在短时间内领略到人物和景物的精髓。另外,皮影艺术的简约与概括也是其装饰性特征的重要表现,人物和景物部分通常被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状,以突出形象特征和动态感,从而强调整体效果。
皮影角色之姜皇后
皮影戏因其独特的“平面化”造型而被誉为“平面傀儡”,拥有通过动作创造喜剧效果的优势。皮影艺人为了使皮影人物的表演更为生动,会使用特定的工具来控制皮影人物的颈部和其他可移动的关节点,确保皮影人物在幕布上能够完成各种动作,如前进、后退、翻滚和坐跳等。
以动画短片《桃花源记》为例,它吸取了皮影艺术中的机械化手法,使得动画中的角色也像皮影人一样转身,同时还加入了拉伸和跟随的效果,展现了一种流畅且独特的表演风格。
动画电影 《桃花源记》剧照
皮影艺术中,留白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目的是利用暗示、象征和模拟等技巧,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故事情节,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想象空间。例如在动画电影《桃花源记》中,运用空白的场景渲染将太守和渔夫在武陵源寻找桃花源的艰苦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综合来看,在皮影艺术的形态设计中,留白既是“无”又是“ 有”,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实体的。皮影戏达到了一种“空灵”的艺术境界,这不仅体现了皮影戏“有无相生”的诗意美学,还体现了其深厚的审美价值。
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角色能够完整地演绎其叙述内容,我们应该为观众预留足够的空间进行想象和回味,这样可以促进角色与观众之间的精神交流,这正是皮影戏与动画融合的意趣所在。
动画电影 《桃花源记》剧照
中国传统艺术高度重视“虚实相生”的理念,这一点在皮影戏中也同样适用。例如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强调“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而中国画则强调“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知白守黑”。皮影动画《桃花源记》巧妙地运用了传统水墨画和工笔画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展现了“桃花源”的山水、植物和建筑等环境背景。创作者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设计方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幽雅的艺术意境。
皮影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包括绘画、雕塑、文艺、音乐、戏剧等,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皮影艺术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别:其一是相关道具,其二则是皮影戏本身。皮影艺术中的道具是其静态的呈现方式,而皮影戏则是将这些道具与时间的流转相结合的艺术。皮影戏巧妙地将人偶、道具和背景等各元素结合在一起,在灯光的照射下,展示生动的影像,演绎生动的故事。动画的制作方法则是绘制一系列连续的图像,并借助视觉的暂留效应,以连贯的方式展示动态的视觉效果。二者都是由“静”到“动”的艺术创作过程,都具备动静结合的艺术特质。因此,由它们融合而成的皮影动画不仅展现了流畅的动态美感,还融入了皮影特有的审美魅力。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近几年,随着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发展和推动,观众对传统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伴随着这种文化需求,多部国产动画电影被陆续创作出来,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 》《白蛇2:青蛇劫起 》等根据中国神话、中国古代文学改编的作品。显然,当前的中国传统动画电影形式还比较单一,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在国内动画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梳理早期的中国传统动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动画创作者始终坚持将中国的传统戏剧、皮影戏、剪纸等艺术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之中。然而,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观众对“中国风”视觉效果的强烈追求,很多国产动画只将传统元素“华丽再现”,缺少对传统元素的深层诠释和活化运用。基于此,将皮影艺术融入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既能丰富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能为当代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能为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