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北京研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国粹皮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画篆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非遗文化丨同里宣卷:苏州吴江民间的“说唱艺术”

发布时间:2024-06-14 10:25:32 人气:3312 来源:新闻资讯

有着“中国曲艺之乡”美誉的吴江,民间的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曲种多样,创作繁荣、传承有序。让我们打开非遗“留声机”,一起听一曲苏州吴江民间的“说唱艺术”——同里宣卷。

image.png

宣卷手抄本

发展起伏的方言版民间说唱

听一曲非遗宣卷,品一场江南风雅。宣卷是宝卷的俗称,即宣讲宝卷、宣唱宝卷之意,其源于唐代佛教讲经,原是宣讲经典的民间宗教活动,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发展成为一种独具水乡风情的传统说唱艺术。

同里宣卷浸润着江南的氤氲水汽、缠绵的吴侬软语,拥有着纷繁浩瀚的卷目,在清代同光年间就已盛行于以同里为传播中心的周边乡镇,并已发展成为成熟的木鱼宣卷。2003年,同里镇被江苏省文化厅正式命名为“宣卷之乡”。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宣卷》中有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宣卷扩展到江南的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城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虽然仍作布道之用,但已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

宣卷传入吴江同里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许派、吴派、徐派、褚派等四个流派。解放初期,在送戏下乡的过程中,同里宣卷一度得到传播;上世纪80年代初,同里宣卷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image.png

吴老师(已过世)在退思园表演木鱼宣卷

“丝弦宣卷”的典型代表

清末,木鱼宣卷十分盛行;20世纪20年代起,丝弦宣卷崛起,并一直传承至今。同里宣卷在木鱼宣卷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苏滩、江南小调、锡剧等韵律,形成新的“丝弦调”;增加了民间传说、小说神话、戏曲故事等新的宣唱内容,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同里宣卷是丝弦宣卷的代表,也是许多同里阿公阿婆熟悉的“乡音”。其表演形式灵活便捷,不用舞台布景,只需两张八仙桌并排而放,几张椅子以及一小块空地,便可开启一场“声”动吴江的非遗表演。表演人数从3人到8人不等,1人主宣,1人或2人应和,余人以乐器伴奏,因寓教于乐、传播善行的特点,备受人们的喜爱。

如今,在新屋落成、老人做寿、子女成亲、小孩满月、企业开业……喜庆之时,依旧会请宣卷艺人来演出,以祈福禳灾,烘托吉祥。

艺术传承 推陈出新

近年来,同里宣卷在丰富曲调的同时,宣唱内容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不仅有《珍珠塔》《玉蜻蜓》《白鹤图》《玉连环》《双鼠奇案》《合同记》等传统剧目,还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小二黑结婚》《红岩》等现代题材,《婚事新办》《农村新风尚》等时事现实作品。

如今,这项见证着一代代吴江人喜怒哀乐的传统曲艺,依旧在戏台上散发着独特魅力。节假日来到同里,古镇退思广场古戏台或退思园内会有宣卷专场演出。南园茶社二楼(楼上有个“曲苑班”),不定时会有宣卷的专场演出。

image.png

同里《珍珠塔》(宝卷)非遗传人赵老师在古戏台演出

站在同里退思广场古戏台下,可见台上一张两尺长桌,铺红色桌围,上放鸣尺、手帕、折扇等,置身于桌后的宣卷艺人,用吴江或同里方言说唱一曲同里宣卷《珍珠塔》,讲述着“方卿见姑,翠娥赠塔,陈王道嫁女”的唯美爱情故事,用“说”“噱”“唱”“表”等方式精彩演绎,带着人们走进一个引人入胜的吴江曲艺世界。

来吴江,听一场同里宣卷吧。